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不卡免费_五月天人人爽人人做_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不卡99_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

發(fā)新帖

撲朔迷離“羅探花”

admin 2015-8-4 20:10:28      0 3778
收藏

  □鄭桂元

  “羅孟郊高中探花”這一歷史傳說,在粵東北大地上流傳了幾百年,人們深信不疑,地方志書《興寧縣志》、《惠州府志》乃至《廣東省志》都言之鑿鑿。直到清末,羅孟郊后裔從湖北寄來抄錄的羅孟郊神道碑碑文,人們才發(fā)現(xiàn),羅孟郊(1092-1153年)的科舉功名是北宋宣和六年進士,并不是方志記載中的天圣八年探花。而宣和六年探花,有史料表明,是四川眉州人王翼。

  “羅探花”是誤傳,似乎已成定論。然而歷史上,此間卻真實存在過一位“羅探花”,他就是羅愷。

  上世紀(jì)八十年代,羅愷墓碑在龍川豐稔鎮(zhèn)坳背出土,墓志銘記載,他是北宋嘉祐二年(1057年)探花?,F(xiàn)在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,被保存在龍川縣博物館里。2014年7月26日的《河源日報》,以“龍川北宋探花羅愷殿試時‘秒殺’蘇軾蘇轍”為題,對碑文內(nèi)容進行了詳盡解讀。然而在現(xiàn)存的龍川古縣志中,只記載有南宋嘉定元年(1208)進士、官至通直郎的羅愷,民間也未曾有過關(guān)于羅愷或者“龍川羅探花”的故事傳說。顯然,此前龍川當(dāng)?shù)夭⒉恢_愷曾中過探花。

  人們不禁要問,為何興寧的羅孟郊未中探花而有探花之名流傳幾百年,真正的探花龍川羅愷卻默默無聞,在民間沒有任何故事流傳下來?

  其實,史書是有記載羅愷的?!端螘嫺濉酚涊d,“嘉祐二年五月四日,以新及第進士第一人章衡為將作監(jiān)丞,第二人竇卞、第三人羅愷并為大理評事、通判諸州,第四人鄭雍、第五人朱初平并為兩使幕職官”?!独m(xù)資治通鑒長編》卷一百九十五記載,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,“校書郎章衡為太常丞、直集賢院;大理寺丞羅愷權(quán)知淮陽軍”,卷二百九記載,英宗治平四年二月,“丙辰,命提點開封府界公事、祠部郎中陳汝義判三司都磨勘司,以知開封縣、都官員外郎羅愷代其任。愷入見,問府界事,皆不知能,帝不悅”。這些國史資料中,并未提及羅愷是哪個地方的人,但這些史實,在龍川羅愷的墓志銘中都有相關(guān)記載。或許連綿不斷的戰(zhàn)亂,使地方史料難于保存下來,而居民的大量遷移亦使口頭流傳難于為繼。龍川首部縣志《萬歷龍川縣志》將羅愷登第年代“嘉祐”誤作“嘉定”,使人們無法將龍川的羅愷與史書中的探花羅愷聯(lián)系起來。若非羅愷墓碑的出土,或許人們永遠(yuǎn)也不知道這些史料記載的正是同一人。

  羅愷的墓志銘又記載,其祖先來自南昌,“五代末徙循之龍川,仕劉氏,有顯者”,即其先祖來自羅氏望郡江西豫章,在五代南漢劉氏政權(quán)中任循州顯職而落居龍川。這一描述,與羅孟郊神道碑中記載其先祖“羅氏世居豫章,五代時,昌儒為循州刺史,遂家焉”如出一轍。很大的可能是,羅愷與羅孟郊同出自羅昌儒一脈,而遷往興寧羅壩的一支羅氏,因翰林學(xué)士羅孟郊的名聲遠(yuǎn)揚,于是人們只記往了羅孟郊,逐漸將羅氏家族所有的故事都安附在他身上,羅愷“羅探花”與羅孟郊的傳說逐漸合并演化成了“羅孟郊高中探花”?;蛟S,這就是“羅探花”傳說的歷史嬗變原因。

  在唐、宋、元時期,龍川、興寧同屬循州管轄,龍川所在的古雷鄉(xiāng)縣甚至曾并入興寧縣??h境的變遷,加上羅孟郊家族亦是由龍川向興寧遷移的,龍川“羅探花”的故事就有了向興寧“羅探花”演變的現(xiàn)實基礎(chǔ)。然而在這一歷史嬗變過程中,羅孟郊與羅愷的親族關(guān)系無疑起著相當(dāng)重要的關(guān)系,極容易混為一談。

  將羅孟郊與羅愷相混,乃至與羅昌儒相混淆,甚至是“自古已然”?!队罉反蟮洹返?235卷延引循州古方志《循陽志》中就說:“羅孟郊,龍川義城里人。少游學(xué)于興寧,隱居縣之南山,筑室讀書,五代時,登進士第,官歷翰林,陟諫垣,后人因名其書室曰翰林堂?!蓖碇?,南宋紹興二十八年興寧知縣蘇升撰寫的《重修翰林堂記》也記載道:“予宰興寧,有山曰神光,巋然峭峙,騰焰屬天,斂英聚華,產(chǎn)尤植奇。群峽阜麗,分環(huán)拱堵。一日,修蔓而前,十里余間有故屋僅存,左右僉曰‘邑人羅孟郊讀書室也’。其泉混混于石竇,流于匯,即之泠然可掬,而曰‘羅公讀書洗硯池也’。昔隱于是,莫昉歲月,考其歷翰林、陟諫垣,名與此山俱傳。繼而有孫愷者,嘉祐初以第三名擢進士科,首除寺丞,累遷望都,屢總名藩,有祖風(fēng)烈?!眱烧叨紝⒘_孟郊認(rèn)作是五代時的翰林,后者更是將探花羅愷當(dāng)做羅孟郊之孫。而元代耶律淵記載龍川縣儒學(xué)事跡的《古循修學(xué)復(fù)田記》說的是:“予聞是邦先賢有二羅者,乃祖若孫,相繼而作,一拜翰林,一擢探花?!边@些史料表明,宋元時期人們已經(jīng)難于區(qū)別三者了。

  及至明初,羅愷更是被人們徹底忘卻,“羅探花”的故事完成了向羅孟郊傳說的演變。在這些傳說中,卻仍然可以找到羅愷的蹤影。如傳說羅孟郊生于宋景德年間(1004-1007) ,登天圣八年(1030) 探花,就更接近于羅愷(1012-1076)的事跡。又如曾子湖取魚供母的故事,在羅孟郊的神道碑中就沒有相關(guān)記載,反而在羅愷墓志銘中記載。羅愷中進士前,曾有到京城禮部任職的機會,他念及雙親老邁,感嘆“曾子三釜而心樂,非及親之仕乎”而選擇了就近任職。

  如此不禁感嘆古人之難,以羅昌儒刺史之顯,羅愷探花之榮,終敵不過亂世兇年之艱,多少俊杰之風(fēng)流,莫不被風(fēng)吹雨打得四處消散。然而歷史的傳說也并不是空穴來風(fēng),細(xì)探之下,總能找到些許蛛絲馬跡,以證明曾經(jīng)存在的真實。

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打賞支持一下!


最新回復(fù) (0)
你還未登錄!不能查看回復(fù)!! 點擊登錄
游客
1
登錄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