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凳龍燈是贛南普遍流傳的民間節(jié)日燈舞,也是極具客家特色的傳統(tǒng)民俗活動。
相傳,在很久以前,當地遇上了百年罕見的干旱,井枯河干,田地干裂,渴死的人不計其數。人們渴望天降大雨,可雨就是不下。這萬物枯死,生靈干死的慘景被東海一小龍看在眼里,于是它不顧一切躍出水面,在當地下了一場大雨。萬物復蘇,百姓得到了解救,可小龍由于違反了天規(guī),被刀剁成一段一段,撒在人間。人們忍著悲痛,把龍體放在板凳上,并把它連接起來,希望它能活下去……板凳龍燈的習俗也由此產生了。
板凳龍燈,顧名思義就是用板凳扎制的龍燈,在專用的板凳上用竹條扎成兩個燈籠,內有燭臺,外邊就根據各自喜好加以修飾。拼接好的長龍在“龍珠”的帶領下,搖頭晃尾,穿屋過巷,煞是神氣。所過之處爆竹喧天,煙花競放,呈現出一派喜慶的氣氛。
贛南客家板凳龍分獨凳龍和多凳龍兩種。獨凳龍是用普通長條高凳,由三人抬舉,兩人在前,一人居后的簡易式板凳龍;多凳龍則是用細篾扎成,有龍頭、龍角、龍尾、龍眼、龍嘴,再加上各種顏色的鱗片,把扎成的兩條龍放在板凳上,木腳表示龍爪,非常形象美觀。
獨凳龍由三人舞,一人出右手,一人出左手,第三人則雙手抓住后頭的兩只腳。舞時要求頭尾相顧,配合協調。當頭高時尾要隨低,頭向左,尾則隨后右擺;頭往上引,耍尾者則松手換位。舞龍尾者必須由步法靈、速度快、眼力好的人擔任,舞龍頭的兩人要求身高基本一致。
多凳龍由九條長凳組成,第一節(jié)為龍頭,第九節(jié)為龍尾,其余為龍身。龍頭在耍寶人的帶領下,時起時落,穿來拐去,活像出水蛟龍,整條龍要求配合默契,節(jié)節(jié)相隨。
板凳龍燈的招牌動作有:二龍搶寶、黃龍穿花、金龍戲水、金蟬脫殼、黃龍盤身等。現今,板凳龍表演已搬上文藝舞臺。(謝一為 朱其昌)
|
|
---|---|
|
|